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央媒看宁夏

【人民网】引客入银“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走进北京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2025-09-16

  人民网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 宽容)9月16日上午,贺兰山东麓文化内涵挖掘暨“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城市品牌推介活动在北京举办,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呈现“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此次推介会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以人民网总网演播厅为媒介,集中展示银川优势产业、文旅资源、风土人情,进一步提升“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为“十一”黄金周引客入银、拉动消费、带动经济,并邀请央地媒体一同关注银川、了解银川、爱上银川,为讲好银川故事同频共振、共同发声。


推荐会现场。李靖摄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银川作为宁夏首府,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市”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银川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筑牢生态屏障、推动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又守护了生态环境的“高颜值”,更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暖温度”,一幅生态与发展共荣的美好画卷正在塞上大地徐徐展开,并先后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四连冠、“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双拥城市”十连冠等金字招牌。

  当天,银川市6位推介官分别聚焦银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市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世界葡萄酒之都建设和幸福之进行了推介。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银川市委分管领导在推介中诚邀八方宾客,多到银川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的历史之重、自然之美、产业之强、人文之韵!诚邀海内外朋友来银川投资、到银川兴业、在银川发展,感受美在传承、美在生态、美在物产、美在产业的“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领域,银川正以“一山一河一城”为依托,以西夏陵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契机,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银川文旅推荐官徐晔以沉浸式推介的方式,带领现场观众领略了银川的文旅魅力:从贺兰山东麓的壮美风光到城中湖的灵秀景致,从历史古迹的厚重底蕴到现代文旅项目的创新体验,银川继承了“父亲山”贺兰山的大气雄浑,也融汇了“母亲河”黄河的包容灵动,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富集的文旅资源和优质的升级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尤其是今年银川最“出圈”的旅游景点——览山公园,经过焕新改造升级后,依托银川版的“罗马假日”、备受各地游客喜爱的落日大合唱以及2025览山音乐季等活动,完成了从一座传统的人造景观公园到火爆社交平台的“宝藏地”的完美转变,也依托演出经济、票根经济,在提升城市旅游热度的同时,吸引众多游客跨城打卡、跨省打卡、拉动消费。此外,银川市还依托现有资源,打造了“悦享四季”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培育引进了100余场跨界融合活动,从音乐节、体育赛事到商展、户外车展,多元化的活动也让览山公园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搜索量达到千万余次,不但为文旅市场注入澎湃动能,更为城市品牌营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民族团结是银川最温暖的底色。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现场分享了社区里的民族团结故事: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各族群众的佳节共庆、社区治理中的同心协力……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展现了银川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景象,也印证了银川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示范市的扎实成效。“微型邻里中心”“老年大学”“青年夜校”等“家门口”的服务阵地陆续投入使用,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队伍不断壮大,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抱抱团”等志愿服务团队不断扩充……银川各族群众在朝夕相处、互帮互助中结下深厚情谊,“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里不断传递。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打造“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持续深化“六个家园”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1个,银川市及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经成为新时代银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今年7月11日,西夏陵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在活动中以一名文物工作者的身份,带大家走进这座享誉世界的“文明密码库”。他表示,“西夏陵申遗成功是文物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彰显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承诺,中国的文物一定能火起来。”在银川,每一处遗址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的载体。作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历史底蕴深厚,有史前文明发祥地——水洞沟,有伫立五千年的贺兰山岩画,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出去”的西部影视城,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剪纸、泥哇呜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这些都是城市文明的特殊记忆和符号沉淀,真实反映了银川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守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的价值追求。银川,也在创新性地开展“文物+旅游”融合模式,打造了一系列文物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文物数字化,利用沉浸式VR、AR体验等技术让观众“触摸”文物细节,“走进”历史场景,以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日常生活,大力开发研学课程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贺兰山东麓的“紫色产业”——葡萄酒产业,是银川以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走向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贺兰山是宁夏的父亲山,横亘南北,西面挡住风沙,东面成就了银川平原,这里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砂砾土壤透水性强,富含镁、钾等微量元素,2600小时的充足日照,15度的昼夜温差,再加上黄河的灌溉,造就了年年都是好年份、年年都酿好酒的紫色奇迹。银川依托这北纬38度浪漫的独特风土,已经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核心区,27.3万亩高标准葡萄园枝繁果硕,81家酒庄风格迥异,产区年产葡萄酒7500万瓶,综合产值高达36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5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佳酿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际大赛中获得1300项大奖,19款酒成为传递友谊的国礼,《世界葡萄酒地图》为其留名,《纽约时报》称其为“必去之地”。银川也在积极推动酒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以贺兰山宿集、图兰朵葡萄酒小镇以及闽宁镇红酒街等为抓手,以酒为媒,酿造出一座“葡萄酒+”的幸福之城。

  8月29日,银川成功入围“2025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这是银川第4次上榜。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上庄记》作者季栋梁以文字为媒介,娓娓道来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文学创作的生态之城、成就梦想的活力之城……每一处场景都在诉说着“幸福”的答案,让幸福成为银川最鲜明的城市底色。银川的幸福感不仅体现在市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里,更体现在城市软环境建设、消费经济、创新创业氛围里,通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极大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第七届中阿博览会、2025(宁夏·银川)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包容、传承、朴素、传统却又不乏时尚浪漫,集现代感、生态美与烟火气为一体的别样银川。


推介官进行推介。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银川,文学创作的生态之城。一座幸福之城,一定是一座生态文明之城。银川市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河、湖、湿地、平原等地形地貌兼备的城市。黄河流经银川84公里,形成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银川市湿地总面积79万亩,是我国湖泊第二多的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近年来,银川市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推广湖泊湿地生物浮岛种植技术,实现了水系湿地连通联调联净。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作家们的写作宝库,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银川,为作家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平台。近年来,银川首位度持续提升,多项经济数据领跑区域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年度活力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五等荣誉纷至沓来,银川活力不断迸发,也吸引着一批批优秀人才扎根在银川、创业在银川、圆梦在银川、幸福在银川……


银川精品旅游线路发布。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活动最后,6位推介人共同上台,点亮并发布了银川精品旅游线路。这条以黄河波涛为串联的“时空珠链”,将银川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产业特色等串联起来,为品味“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提供了最佳游览指南,也为此次推介活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十一”黄金周假期即将来临,银川市委、市政府已做足准备,以“商文旅农体酒”融合促消费活动为抓手,抢抓“金九银十”消费黄金期和“十一”“中秋”消费关键节点,无论是软硬件环境提升,还是精彩纷呈的66场系列促消费活动,以拳拳深情、满满诚意,诚邀全国各地游客畅游“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让流量“聚”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火”起来,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

责任编辑: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18000664号

咨询电话:0951-6366616 版权所有: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阅海湾商务区新丝路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