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文章

中国葡萄酒走出低谷,需要政策拉一把

来源:中国食品报

2022-03-14
  2021年以来,受益于我国对一些产酒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国潮”崛起以及中国葡萄酒国际知名度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快速复苏,被进口酒压制的局面开始扭转。但中国葡萄酒需要链接一二三产业,负担相对较重,相较于白酒和啤酒,产业发展进度依然落后。业内人士表示,做大做强中国葡萄酒没有捷径,需要政策拉一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我国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种植面积约120万亩,带动约150万人就业,是少有的能够链接一二三产业的板块,对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新疆、甘肃、宁夏以及河南等多个产区位于全球葡萄黄金种植带,栽种酿酒葡萄不仅有品质上的优势,同时也是当地农民为数不多的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宁夏贺兰山东麓、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北麓、河南黄河古道等葡萄酒产区已形成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产品和品牌,频繁亮相国际展览会及大奖赛,多次斩获国际知名葡萄酒奖项。但总体来说,当前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天明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表示,一是葡萄酒税负较高,葡萄酒在中国属于工业产品,征收10%的消费税、13%的增值税、7%的附加税以及25%的所得税,导致中国葡萄酒的综合赋税超过30%,企业发展压力较大;二是优质种苗较为缺乏,酿酒葡萄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投入不足,引进国外种苗手续烦琐、要求较高;三是葡萄种植环节机械化程度低,剪枝、采收、植保以及我国特有的越冬埋土等均以手工操作为主,不仅成本高,而且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姜明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减轻税收负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取消葡萄酒消费税,将采用国产葡萄酿制葡萄酒纳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并参照初级农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将税率由13%降低到9%,精准扶持国内葡萄酒产业链,抵御进口产品冲击。二是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品种和栽培技术。农业农村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牵头,积极筛选和培育适应我国主要产区种植条件的酿酒葡萄优良品种,建立完善的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简化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程序和条件;加强种植配套技术研发,实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三是推进酿酒葡萄种植全过程机械化。农业农村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大力研发和推广自动化埋藤机和出土机、采摘机、修剪机、植保设备等,鼓励建设农机服务中心,降低葡萄生产成本。四是加强消费扶持,促进葡萄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中西部地区葡萄酒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推荐全国商务和政务系统优先采购。
  “政府的精准施策,是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定心丸’和‘及时雨’。”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表示,一方面,政府要支持企业保底收购,鼓励农民持续规模化种植农作物。以种植环节为例,葡萄种植占用的都是贫瘠土地,不仅开垦难度大,葡萄种植一次性投入成本也高,每亩约在万元以上。考虑到葡萄三年挂果的酿造特性,对个体农户而言,在种植前期经济负担更重。保底收购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个体农户的种植收益,在提振农户种植信心的同时,也从源头上保证酿酒葡萄的产量与品质稳定,为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除了要投资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设备与技术,提高效率和质量,还要持续加强宣传推介、打造知名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消费体验、做强做大市场。“从农民种植到企业经营,再到推动消费,只有做好每个环节形成闭环,才能促进中国葡萄酒产业实现良性循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市场和第四大葡萄生产国。但相关产业经营非常不易。”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建议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在农业农村部设立葡萄酒产业司进行统筹协调。而在还不能做到“一龙治水”情况下,应加强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各环节的扶持。包括:农业农村部落实推进优质苗木的引进与种植;工信部关注专用农机装备研发引进,提高行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准;商务部协助品牌推广培育,进军全球市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合力带动中国葡萄酒产业良性发展。他还建议对葡萄酒产业进行专项扶持,并对产业各个环节税收进行减免。
  重塑中国葡萄酒形象
  目前,消费者对中国葡萄酒的认可度和消费信心仍显不足,受国外葡萄酒文化推广及品牌宣传的影响,部分国内消费者盲目追捧进口葡萄酒,将喝进口酒视为时尚,制约了中国葡萄酒消费。
  “做强中国葡萄酒,还需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道路,重塑中国葡萄酒形象。”周洪江建议,要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中国葡萄酒”IP。争取国家和相关部门设立葡萄酒推广专项扶持资金和品牌建设基金,大力推广“中国葡萄酒”这一公共品牌。规范葡萄酒流通市场,加强葡萄酒市场终端评价能力建设。建议采用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标准,依托行业协会葡萄酒评委队伍,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质量检测和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对中国市场流通的葡萄酒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塑造适合中国葡萄酒品质和价值的沟通语言。
  “葡萄酒产业整体的特征就是大品类小品牌。”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行业分会秘书长火兴三表示,在推进用中国标准来评价中国葡萄酒的同时,还要做大品牌,一个是企业自有品牌,另外一个就是产区品牌。
  3月4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将实施“科技支宁”,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开展枸杞、葡萄酒等特色产业技术攻关,推动“高精尖、小规模、定制化、非标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树立“非标制造”宁夏标签,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应以宁夏为突破口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走向世界,全方位支持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蔡冠深表示,宜充分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区位优势、葡萄酒生产黄金带自然条件优势、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及中阿博览会等平台优势,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品牌和整体形象。
  “各国葡萄酒均以产区为优势,抱团展现优势、个性和风土人情,形成了上百年持续不断的向心力。”蔡冠深认为,我国应学习这种先进模式,减少同一产区互为对手的做法,坚持不懈优化我国葡萄酒核心产区理念,加大葡萄酒消费场景宣传,走文贸并举、产业融合之路,令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旅游及文化相得益彰,融入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及旅游特色,培育自主名牌,全面推进葡萄与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