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字头条

温暖的回响|贺兰山东麓按下生态修复键

来源:宁夏日报

2020-08-27
   “再笑开些,好,茄子!随着咔嚓一声快门,826日,5名特意骑行而来的游客以宁夏志辉源石酒庄为背景留下了美丽倩影。

  站在酒庄广场处,抬头,蜿蜒巍峨的贺兰山然傲屹立。近处望去,从酒庄的葡萄采摘区、林木区、酒庄主题公园,到酒窖,一抹抹浓浓的绿色中带出一片“曲径通幽处”的诗意。

  海拔3500多米的贺兰山是为银川平原阻挡风沙的天然屏障,而志辉源石酒庄就坐落在这座被宁夏人尊称为“父亲山”下的平原。

  谁能料想,脚下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15年前还是一片荒芜的采砂场。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03.jpg

  俯瞰坐落在贺兰山下的志辉源石酒庄。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通往贺兰山的一个路口,立着一块“老袁砂石场”的牌子,这便是现志辉源石酒庄董事长袁辉的父亲开办的。开砂石,卖资源,老袁为家里积攒下了第一桶金,但当时此处遍布高高低低的矿坑、头顶无片叶遮阴、工人后背晒脱皮、干燥季节风吹过飞沙走石、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的景象也深深地印在袁家人的脑海中。

  1995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的袁辉开始谋求转型,和朋友一起在这里植树造林。起初的生活苦不堪言,投入极大,却看不到多少收获的希望。最终,朋友中途撇下袁辉而去。袁辉却并不甘心,眼看着自己曾经种下的小树,越来越多地在这片砂石坑里顽强地活下来,并一天天长大,这让袁辉更加坚定了信心,“你不知道,看着一棵棵树在光秃秃的荒滩上成活,一片片砂土中透出越来越多的绿色,这种感觉是会让人上瘾的,像填拼色板一样,总想把更多的绿色填上去”,他投入了全部积蓄,在更大面积的荒滩上植树造林。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07.jpg

  15年来,志辉源石酒庄累计开荒1.8万亩,种植防风林7500多亩,葡萄2000亩。

  2007年,自治区提出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这让袁辉看到了产业转型的方向。当年,他在贺兰山东麓砂砾地里种下第一批葡萄——200亩赤霞珠。

  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酿酒葡萄产业作为促进宁夏地区农业稳定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袁辉感到从未有过的生机来了。同年,在满目疮痍的废旧砂石矿区上,一个注定日后会在贺兰山脚下留下美丽传说的志辉源石酒庄动工。这个庞大的工程起初进行得并不顺利,“别的不说,光捡石头就捡得让人头疼”,如今再回忆过往,袁辉淡淡地说。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09.jpg

  曾经的砂石厂如今已变为绿洲,只留下一小块矿坑。未来,它也将被赋予新的使命,助力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

  伴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一步步发展壮大,砂坑、葡萄、生态修复,一个个替换的名词在袁辉的眼中已被一个个物理变化所取代,酒庄一边加快酒庄建设、不断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一边为了修复这里被破坏的生态,不断从其他地方移植树木,披种草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一瞬间,但在一片荒滩上,它却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片奇迹。

  从1995年到2020年,志辉源石酒庄累计开荒1.8万亩,种植防风林7500多亩,葡萄2000亩,总种树量达300多万株,绿化覆盖率超过80%。同时,将6000余亩沙石采坑进行绿化美化,并因地制宜建成了水景、建成了贺兰山文化休闲公园、葡萄酒品鉴大厅、生产车间、成品酒存储窖等设施。

  好的环境吸引来了游客,2019年,酒庄接待旅游消费人群15万人次,绿水青山带来了生态收益。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12.jpg

  曾经,这里是戈壁荒摊。如今,触手及绿、抬眼望山。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志辉源石酒庄时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这里更成了网红打卡地,引得区内外考察团和客商接踵而来,酒庄游客日均1000多人次,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随之也带来了葡萄酒订单的增量。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15.jpg

  开荒种树不仅彻底改善了这一片的生态环境,也让当地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以前对于生态经济,我们的认知并不全面,认为生态经济就是发展一产,做大棚、做绿色产品。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新的启迪,生态经济应该是一二三产业融合贯穿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业态。做好一产,有了很好的农业基础就能发展出特色衍生品,比如我们宁夏的地方特色产业葡萄酒。一二产都做好后,就会形成很好的景观效应,发展出更高的第三产业。”回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志辉源石酒庄副总经理肖喆感叹。

  令人欣喜的是,在贺兰山东麓,越来越多的酒庄主们也在数年的经营中逐渐达成共识。

  今年4月,与志辉源石酒庄比邻的蓝赛酒庄将葡萄地四周的绿网拆除,改种为红杏等林带。“往年入冬,没有林带的葡萄地里光秃秃的。今年我们又特意种上银杏做林带,下一步还准备再拿出更多的地来做绿化。”酒庄总经理吴志鹏告诉记者,这些年,除了种葡萄,酒庄也一直从外地购买银杏、玉兰、油松、刺槐等树种进行种植,“因地制宜,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微信图片_20200827161618.jpg

  登高远眺,贺兰山东麓万亩葡萄园里正上演着藤儿上架的奇迹。

  从曾经的戈壁荒滩到如今触手及绿、抬眼望山。经过长期生态修复治理,宁夏贺兰山东麓35万亩荒地变成了树木、绿地和酿酒葡萄园。酿酒葡萄园采用节水滴灌的方式,亩灌水量只有160-300方,每亩却能产出3-5万元价值的葡萄酒。通过生态修复、林带、水系的建成,不仅极大改善了所处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和周边的人居生存环境,更为银川平原形成了一条美丽的生态屏障。

  谈及未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管委委将积极发挥产区资源禀赋优势,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之路,使贺兰山东麓还有待开发的30多万亩荒地资源得到高质量保护与开发,达到10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和3-5亿瓶葡萄酒生产规模,形成一条靓丽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与生态保护、文化旅游融合的生态保护线,推动宁夏葡萄酒走出全国、走向世界。(宁夏日报记者 宗时风 王婧雅 王洋 文/图)

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