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5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

2020-11-02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353号提案答复的函

丁波委员、蒋永忠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破解我区葡萄产业发展瓶颈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参照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做法,出台减免葡萄酒产品税收政策,将葡萄酒由工业产品列入农产品范畴的建议。

  近几年,为促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产区葡萄酒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提升抗争进口葡萄酒的能力,自治区多次就将葡萄酒产业纳入农产品范畴、免除国产葡萄酒消费税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希望从国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无法律和政策支持,长期以来此类提案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次接到353号提案后,我们多次和协办单位自治区税务局、自治区财政厅对接,特别是请自治区税务局的同志向国家税务总局咨询相关政策,反映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但最终的答复还是现阶段给宁夏葡萄酒调减增值税、取消消费税不现实,无政策和法规支持。税务部门参考国外葡萄酒税收情况后,认为我国现阶段对葡萄酒生产环节征收13%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是国际通行做法且处于中低档税率水平,再无继续调减或免除的可能。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税务部门的职责更多的是执行国家现行税收政策,具体负责征税工作,财政部门才是税收政策制定、修改的主要责任部门,今后有关我区葡萄酒税收的建议意见应该要由自治区财政厅出面向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反映,商请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给予宁夏葡萄酒产业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这项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继续呼吁,争取得到国家支持。

  近期,我区在制定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关于推进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中,在葡萄酒税收方面提出一些优惠政策。一是支持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葡萄酒销售企业和葡萄皮渣、葡萄籽深加工企业以及橡木桶、酒瓶、机械设备、包装材料等生产企业来宁设置独立法人企业,以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以当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90%为参考系数,第四年至第六年以当年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为参考系数,分别于次年进行财政奖补。二是对在区内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酒庄企业,按照当年缴纳税额地方留成部分90%为参考系数给予奖励。三是对依法诚信纳税的酒庄企业,在酿酒葡萄基地新建、葡萄酒加工酿造、酒庄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发生的新增贷款,财政按贷款金额的2%予以贴息,单笔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期待以上扶持政策顺利通过政府审议后,能给产区酒庄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关于规范葡萄种植技术和操作流程,促进园区土、肥、水精准化管理,科研机构加大水肥一体化和越冬防寒技术的研发投入,由高产、稳本向节本、优质、绿色、高效发展的建议。

  贺兰山东麓被之所以成为世界葡萄酒明星产区”“酿酒葡萄种植最佳生态区,缘于这里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黄河灌溉便利,土地资源丰富。但同时,这里属于我国北方葡萄埋土防寒区域,每年冬季需要将葡萄埋土,春季需要出土,这一埋一出每亩就增加成本800元;产区土壤瘠薄,需要大量施用外源有机肥和黄河水灌概,在80%采用节水滴灌技术、部分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条件下,水肥灌溉成本每年仍高达500/亩,仅此两项每亩高出国外葡萄种植1300多元。宁夏产区冬季根系冻害严重,过去经常造成树死园毁现象发生;春季晚霜冻害频发,出土萌发的葡萄枝、芽冻害严重,经常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生长季沿山一带冰雹、洪水也是防不胜防,这些限制因素,造成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成本高,园貌难保持(缺株断行严重),葡萄园难以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管理。同时,近年来贺兰山东麓不少酒企受法国等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的影响,盲目追求限产提质,酿酒葡萄亩产控制在300公斤左右,部分缺株、土壤肥力不足的老龄葡萄园亩产量在200公斤左右,严重制约了产区葡萄园效益的正常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产区多次组织产学研企进行调研,制定的一清三改技术(彻底清土形成浅沟、改直立上架为倾斜上架、改平栽为沟栽、改自根苗为嫁接苗),基本解决了我区葡萄越冬冻根的老大难问题,目前基本不再有冻根毁园现象发生。近些年,产区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新品种引进选育、节水灌溉、科学肥水、优质生产、绿色防控、架形改造、机械化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和自治区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制定栽培、酿造等地方标准20多个,解决了产区品种多样性、架形改造、品质提升等规范化栽培技术问题。产区先后举办了4届中法葡萄与葡萄酒设备技术展览会,产区的农机装备、酒庄的加工设备水平也明显提升。银川市成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其承担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2019年度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目前该项目联合国内10家高校和研究单位进行多环节、多视角的技术攻关。但是,由于宁夏产区从北到南200多公里,土壤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对葡萄种植的影响较大,产区葡萄种植还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成龄葡萄园平均亩产过低,严重制约土地效益的发挥,造成产区葡萄种植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今后,在进一步提高新建园标准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产区酿酒葡萄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努力使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对产区现有近20万亩低产低效葡萄园进行改造提升,在保证葡萄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拉枝压枝恢复园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科学修剪增加结果枝等技术,将产区葡萄亩产提高到500-600公斤,部分提高到800公斤,提高产区土地产出效益。

  三、关于加强政府、科研机构和酒庄的沟通与合作,加大专业科技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同时,加大高校与生产基地之间的校企合作力度,推进葡萄栽培及葡萄产业技术更新、人才管理和文化创新的建议。

  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作为自治区政府主管葡萄酒产业的主管部门,多年来重点致力于产区规划、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重点在产业发展、国际交流、节会组织、模式探索、品牌打造、市场推介、人才引进、技术进步、社会服务、文旅融合、酒庄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引导产业向前发展,使产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在全国葡萄酒行业一直处于领头羊地位,产业发展成效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

  多年来,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非常重视区内外科研力量和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是自治区成立以区内高校、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葡萄产业专家组,首席专家由科研人才担任,邀请区内相关专家参与产业重大节会、论坛、培训、推介等活动,产业规划、政策发布前征求专家意见,充分发挥区内葡萄与葡萄酒专家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支持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争取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相关重大科研项目,张军翔、陈卫平、王振平、李玉鼎、宋长冰等区内葡萄专家在行业内的威望、知名度很高。二是支持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上海交大农学院、江苏大学机械学院等国内11所高校开展东西部科研交流合作,推动宁夏葡萄酒产业科技进步。红寺堡产区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终身名誉院长李华教授担任顾问,志辉源石酒庄聘请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段长青教授担任酿酒顾问,贺兰晴雪酒庄聘请北京农学院李德美教授担任酿酒顾问,青铜峡产区聘请中国农业大学马会勤教授担任产区品牌打造推介顾问,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周玲强教授在宁夏产区牵头成立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智库,这些国内葡萄酒界鼎鼎有名专家的加盟,促进了宁夏葡萄栽培标准化、葡萄酒品质高端化、品牌打造市场化、葡萄酒旅游特色化的发展,推动宁夏产区领跑中国葡萄酒行业。三是宁夏产区成立葡萄产业人才高地,重点引进国外专家和人才,先后引进澳大利亚南澳大学、波尔多葡萄酒学院、法国戛法侍酒师学院、格鲁吉亚农科院、美国密苏里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新西兰马尔堡理工学院、德国盖森汉姆大学、法国勃艮第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签订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计划,举办国际酿酒师、侍酒师挑战赛,吸引世界各国葡萄酒酿酒师、侍酒师到宁夏参与活动,在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的同时,带动宁夏本地酿酒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产区技术水平不断与国际接轨。四是产区每年带领酒庄企业走出国门,到法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世界老牌葡萄酒国家考察,学习他们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市场营销手段、酒旅融合发展等,促进宁夏产区葡萄酒产业提升发展。

  产区近年来也非常重视本地实用人才的培养,致力于打造宁夏产区自己的葡萄种植师、酿酒师、品酒师三师人才队伍,培养葡萄酒专业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三支队伍。目前,产区先后培养国家三级以上品酒师268人,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400余人次、生产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产业技术工人1万余名,促进了一大批本土实用型人才破土而出。宁夏产区已形成硕、本、专葡萄酒专业学历教育体系,目前在校研究生37人、本科生663人、专科生410人、中专生260人,每年可以为产区提供大量专业人才。产区还建立针对葡萄酒爱好者和消费者的各类葡萄酒课程教育、研学游培训等,有力的补充了各类人才的需要。

  在产区近期制定的《规划》《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中,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产学研企的合作,组建多支专家团队为产区服务,继续完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机制。通过柔性引进、挂职兼职、项目合作、特聘专聘等方式,定向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鼓励人才密集型葡萄酒企业、酒庄申报企业类人才小高地、专家服务基地。积极推进种植师与酿酒师现代学徒制,加快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支持选树具有示范带动力的优秀酒庄庄主、金牌酿酒师、种植师、品酒师和职业经理人等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全区葡萄酒产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四、关于借助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溯源技术的数字资产应用平台,提升葡萄酒产业价值和促进资产流动性,建立起新型葡萄酒产业生态系统,改善行业发展状态,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2018年以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启动了葡萄与葡萄酒质量追溯工程,在产区建立网络监控平台,借助物联网设备,全方位、可视化、实时性地监测产区酒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实时采集企业生产关键环节数据。截止到2019年底,产区已经完成了三个智慧中心,62个酒庄的监控系统建设,向自治区重要产品追溯平台上传了18万条追溯数据,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酒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近期制定的《规划》和《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产区今后要搭建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产区数字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完善数字化交易平台。通过采集、统计产区从基地种植到市场营销各环节数据,按年度出具产区大数据分析报告,及时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供产区各级政府、行业部门、科研单位和酒庄企业决策应用。加强同国内外知名数字化企业(如阿里云、LKK洛可可、蚂蚁区块链等)的联合合作,完善葡萄酒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大数据、区块链、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产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构建产区智能数字化平台,实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和品质的双提升,促进产区高质量发展。

  五、关于自治区财政加大对葡萄酒产区的经济扶持和科研支持力度,系统规划科研推广工作,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开展产业营销策略,并对产区提供政策保障的建议。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自治区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十年来,自治区财政持续不断加大对葡萄酒产业的资金支持,累计投入资金63.6亿元,从种植基地、基础设施、产区宣传、品牌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环节,采取直接补贴、以奖代补、专项支持、贷款贴息、推广项目、金融撬动等方式支持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

  今后,按照近期制定的《规划》《实施意见》,自治区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葡萄酒产业的支持力度,在产区宣传、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低产园改造提升、高标准基地建设、数字化建设、贴息贷款、社会化服务、文旅融合、产业基金、信贷担保、人才引进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

202093

  联系单位及电话: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处 崔萍0951—5169378 13995179902

责任编辑: